1、通信機房需要機房專用空調
精密空調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,而不止限用于通訊機房了。在維護中,我們發現某些非專用空調如柜式National空調制冷效率低,不能將機房溫度迅速降低到設定值,而且經常性地出現蒸發器結冰現象。測量其高低壓力也均正常,為3.2Kg/cm2。于是只好人工化冰,重復“人工化冰——工作——結冰——人工化冰——工作”的過程。這樣,給我們的維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工作量和不必要的麻煩。而專用空調設備則很少出現此類故障(除非制冷系統缺氟,高低壓力都較低的情況下)。
因此,在設備選型時,并不是所有空調設備都適合通信機房。和我們居家用的舒適性空調相比,通信機房空調有其固有特點,兩者有較大的差別,不能相互代替。在選型時,幾個技術參數應引起我們的重視。
2、通信機房負荷特點
通信機房有其自有的負荷特點,程控交換設備、傳輸設備等機器設備散熱產生的熱負荷極大;而機房內幾乎沒有濕負荷源,濕負荷極小(主要是機房工作人員、機房和外界空氣質交換產生的濕負荷);還有就是在冬季時,機房也產生熱負荷,空調設備仍需制冷運行。因此,通信機房空調設備主要是在制冷狀態下運行,很少或幾乎不在除濕狀態下運行。否則,就將降低其工作效率。另外,為了提高換熱效果和保證機房氣流組織,通信機房空調設備的送風量一般較大。
為了選擇適合通信機房的空調設備,一般用以下指標如:風冷比、工作壓力、顯熱比SHR等來衡量所選設備,下面一一予以介紹。
3、應注意機房空調的幾個參數
(1)風冷比
風冷比即空調設備的風量和冷量之比。
為了提高運行效率、保證機房氣流組織、提高過濾空氣的潔凈度,通信機房要求的空調設備的風量較大,因此通信機房空調設備比普通舒適性空調的風冷比大。
舒適性空調的風冷比為1:5m3/Kcal;
通信機房空調設備的風冷比為1:2~1:3m3/Kcal.
前面提到的5匹National柜式空調,其室內機風量為本1980m3/h,冷量為12Kw,其風冷比為1980m3/h÷(12×860)Kcal/h=19.8÷100=1:5;
對于機房專用空調,以LiebertLD67A為例,其室內機風量為20390m3/h冷量為67Kw,其風冷比為20390m3/h÷(67×860)Kcal/h=2039÷5762=1:2.8。
可見,兩者的風冷比相差極大,近似2倍的關系。
(2)工作壓力
如前所述,通信機房空調顯負荷較大而潛負荷較小,同時,要求的風冷比又較大,這樣就為通信機房專用空調采用較高的蒸發溫度及較高的吸氣壓力(蒸發壓力)提供了條件。由熱力學中逆卡諾循環制冷系數ε=Te/(Tc―Te)可知,提高蒸發溫度Te和降低冷凝溫度Tc,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環的制冷系數ε。
機房專用空調低壓工作壓力(蒸發壓力)一般為:4~6Kg/cm2,蒸發溫度為5~70C;舒適性空調低壓工作壓力(蒸發壓力)一般為:3~4Kg/cm2,蒸發溫度為-5~00C。
(3)顯熱比SHR
空調總負荷由顯負荷和潛負荷組成,顯負荷用來降低溫度,而潛負荷用來去除濕量。顯負荷占總負荷之比,即為顯熱比。
由于專用空調風冷比較大,蒸發溫度較高,同樣的室內空氣條件下,顯負荷一定也較大,顯熱比也較高;換言之,在同樣的室內空氣條件下,跟專用空調相比,舒適性空調很多的時候是在除濕的狀態下工作,顯熱比較低。
顯然,對我們通信機房來說,顯熱比越大降溫效果越明顯,工作效率越高。一般情況下,專用機房空調的顯熱比能達到95%以上;而普通舒適性空調僅為70%左右。
由此可見,舒適性空調的風冷比小于專用空調的風冷比,蒸發溫度也低于專用空調的蒸發溫度,這就是它運行中蒸發器易出現結冰現象的原因。舒適性空調顯熱比較小,對我們通信機房來說,很多時間是在做無用功的除濕狀態下工作,不僅浪費了能源,而且不能有效地降溫,達到保證機房溫度的這一最基本的要求。可見舒適性空調是不能滿足通信機房的要求的,這是由通信機房的負荷特點所決定的。
另外,在冬季時通信機房仍在產生熱負荷,空調設備仍然需要在制冷工況下工作。由于舒適性空調設備的蒸發壓力較低,當室外氣溫降到某一定值如―100C以下時,因吸氣壓力太低而發生保護,不能正常制冷。對于專用機房空調,因蒸發壓力較高,當室外空氣溫度降至一定溫度,如精密空調為―300C以下時,仍能正常工作。這一點對于我們北方地區來說極為重要,另外還要考慮設備的使用壽命更是極其重要的。精密空調一般設計壽命是10-15年。
針對空調運行維護實踐中發現的問題,本文提出通信機房空調設備選型時應注意風冷比、工作壓力、顯熱比等指標。選用符合上述指標要求的專用空調,不僅能夠減少空調設備維護工作量,提高設備運行效率節約能源,而且有利于提高通信機房設備運行的可靠性。這是通信機房的特點所決定的。當然,在選型時還應注意設備的能效比、性能系數、尺寸、通信接口、便于維護、便于監控等等因素,在此不一一介紹。